在高校工作多年,一直想和同学们聊一聊如何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结合这些年的观察和思考,整理了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学业

在大学阶段,学业依然是最重要的基础。无论是未来保研、求职还是出国深造,本科成绩永远都是最直观的能力证明。而同学们学习成绩的分化,往往从大一开始的。刚入学时,很多同学还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懵懵懂懂,对学业的重要性缺乏清醒认识,而也有同学觉得高中三年太辛苦了,先想彻底放松一下,缓缓。结果等到了大二、大三才开始意识到学业重要性时,往往已经太晚了。

大学的学习方式虽然与高中有所不同,更加偏向自主学习,但学习的重要性丝毫没有降低。建议大家从大一开始就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尤其是专业基础课。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要让问题越积越多。

科研

科研对本科生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而且呈现出向低年级不断延伸的趋势。过去,我们通常建议学生在大三有了一定专业基础后再接触科研,但现在很多学生在大一下学期甚至更早就开始进入课题组参与项目了。这背后有几个原因:一是,现在的学生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很多同学在中学阶段就接触、学习过计算机相关技术;二是,AI大模型快速发展,大大降低了科研的技术门槛,即使不懂编程,只要明确需求,也能借助大模型完成很多工作。三是,早接触科研让很多同学对课题组有了更多的了解,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如果大家对科研感兴趣,可以主动扫一下学院的课题组都有哪些,联系心仪的专业老师。联系的方式可以直接发邮件。

生活

现在的同学们在网络上获取信息渠道异常丰富,对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成熟度也非常高,但社交依然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都能让你们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当遇到迷茫或挫折时,朋友的一句鼓励、老师的一次谈心,往往就是支撑你们继续前行的力量。

心态

当然,也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大学校园里也存在一些过于卷的现象。只要有竞争,这种事情在哪里都在所难免的了。

重要的是,当我们知道光和暗之后,还能不忘初心,还能坚定地往前走自己的路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共勉!